凌晨三點,在德宏州芒市的團結大街,白天的熙攘已經褪去,留下的是還未消散的余熱和一輛又一輛急駛而過的教科書運輸車。此時,德宏州新華書店全體員工仍在各自的崗位上,卸貨、拆包、分書、消毒只為在距開學所剩無幾的時間內,確保所有教科書及配套教學用書能夠準時配送到校。這樣的故事自八月以來,在16個州(市)新華書店、全省450個教科書發行網點均成常態。
科學部署 精準調度
今年秋季課前到書工作與往年相比問題疊加、困難重重。從內容生產來看,教育部門對教材和評議教輔重新審查供型過晚,導致原本2個多月的發貨周期被縮減至近30天,送書到校時間被迫擠壓縮尾,發行工作壓力倍增。從發行環境來看,疫情不斷反復,加之云貴高原山高路遠、交通不暢,增加生產成本的同時也給物流配送等工作環節帶來極大不確定因素,送書之路艱難異常。
面對發行工作的重重困難,在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在云南出版集團的統籌下,云南新華書店積極應對,分秒必爭。第一時間與省教育廳教科書發行處室溝通對接,了解學習政策要求;第一時間召開教育服務版塊工作推進會,討論研判今秋教學用書的發行工作;第一時間成立秋季教材發行聯合辦公小組,通過業務+技術+物流的綜合辦公模式提升與各州市業務分部的溝通聯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第一時間會同物流公司針對本學段發行需要,制定并細化工作應急預案,強化倉儲調配,增設高峰期倉儲應急區域,擴充倉儲面積3000多平米,滿足教學用書的物流倉儲、配發工作;第一時間對接云南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申請“開通云南省中小學教材保供通道”,確保教學用書發行道路暢通無阻;除此之外,我們還首次運用信息共享平臺功能完成了教學用書供應鏈信息歸集,讓教學用書發行更加精準。
全力以赴 誓破難局
每年八月,云南雨水充沛、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和連續性強降雨,無論是倉儲物流還是送書到校,都經受極大挑戰。物流公司圍繞秋季高峰期教學用書發行保障這一重點,制定物流運行保障方案,完成高峰期倉儲人員補崗及高位貨架、高位叉車、RF設備的補充,開展園區物流保障用餐工作,在三餐基礎上增供宵夜,為“兩班倒”的倉儲、配送工作人員發力,實現待發包件日清日結,保障教學用書倉儲作業不停頓、運輸效率不打折。
與物流公司“兩班倒”形成對應的是州市(縣)新華書店的全員待崗,人人都是發行員的工作傳統。在16個州市129個縣新,所有新華人把朝九晚六的工作節奏拋在腦后,輪流值崗,全員上陣,同樣做到教學用書隨到隨下,隨下即分,分完即送,日收日清。
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中緬邊境,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9.2%。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滄源鄉鎮、村落分部分散,學校分布更加分散的現狀。據滄源新華書店員工介紹,縣內共有10個鄉鎮、25所中小學校及部分校點,最遠的四個學校都在縣城100公里以外,送書之路,除了盤山小路九曲十八彎外,還時不時有走在路上的牛群作伴。在這樣的條件下,滄源縣新華書店全員上崗,不僅確保在24小時內將教學用書全部分揀到各鄉鎮、村學校,還用同樣的送書標準,把我們的九年義務教材及幼兒教材送出國門,送到緬甸佤邦勐冒縣和南鄧特區發行。
“課前到書 人手一冊”的政治任務對于云南新華人來說,不但是齊心協力克難關、分秒必爭搶進度,還是不計代價守承諾。在文山,部分鄉鎮學校來回路程200多公里,即使只是一個科目的課本到貨,也第一時間安排配送。在隴川,把教學用書發行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在一起,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表率作用,以我是黨員我帶頭的責任擔當,投身到發行第一線,克服發行人員短缺的問題,按時按規、保質保量的將5300件教學用書、42萬冊書籍配送至全縣90所學校。
此外,云南新華書店嚴格按照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時刻緊繃疫情防控弦,落實落細防控措施。備足各類防護物資,每日實行體溫監測、信息登記、兩碼聯查,對到貨的教材和運輸車輛及教材倉庫和辦公區域進行每日消殺并登記;進校配送時嚴格遵循各學校疫情防控相關要求,佩戴口罩、測溫,向校方出示雙碼等,切實筑牢防疫屏障,確保教學用書安全。
云南新華書店七十二年初心不改,在四十四年的送書路上,始終把黨的囑托銘記在心,始終把國有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新華人冒嚴寒、斗酷暑、搶時間、爭速度、拼質量,本著盡職盡責的精神認真服務好教學用書發行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斷為新華精神的使命擔當注入新內涵,全力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任務圓滿完成,用實際行動為云南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